在现代都市环境中,我们随时可以在身边看到各种各样的雕塑作品,近年来我们国家的雕塑作品总量也急速上升,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作品质量却并没有相应的进步,各个雕塑设计者水平参差不齐、创意千奇百怪,有些城市雕塑甚至在破坏着大众的审美视野。那么在我们追求现代、追求时尚的同时,是否在发现和创造着真正的美呢?
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盛起来,尤其是魏晋以来开凿的石窟艺术,更是将雕塑推到了一个辉煌的顶峰,如龙门石窟、云岗石窟、敦煌石窟等经典,将大量的圆雕、浮雕、透雕作品展示给了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以后的历史中雕塑也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中国古代的雕塑作品值得我们好好的进行一番研究,这些作品在造型上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段,演化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继承了中国沉雄、浑厚的传统文化,并将作者的个人抱负、艺术修养与生活态度融入其中,许多作品成为了传世的经典。与中国古代雕塑相比,现代的雕塑作品在文化底蕴和深层内涵上缺少了一些传统的因素,所以就会显得有些薄弱和欠缺。
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它们如同一颗颗的明珠,在祖国大地上散发光辉,其中中国的雕塑艺术更是在无言地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这些雕塑艺术对现代艺术环境形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公共艺术设计在雕塑上更是有明显的联系。从解放后的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到大多城市的纪念性公共雕塑,无一不把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因素运用于现代公共雕塑的宏伟巨制,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倡导的“以神写形”、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等理念,都会给中国现代公共雕塑注入新鲜的生命力,这样使得中国现代雕塑更具有民族性,同时放置于公共环境中的现代雕塑在美化环境和启人心智方面更彰显出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艺术家在设计时并不局限于单一文化的束缚,而是将东西方文化综合考虑再进行创作。正是由于艺术家面对的现代因素、西方因素及其它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冲击,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反而迷失了自我,从而影响作品的质量水平。有些雕塑作品甚至在刻意地对西方现代雕塑进行了模仿和改造,作品可能在形式上、材料上有些创新,可能会在开始出现的时候会一下子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但是这些作品还是没有足够的艺术底蕴,经不起真正艺术欣赏者的推敲。单纯对西方艺术模仿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根本没有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创作环境,所以并不能够融入中国艺术的大环境里面,我们在面对这些作品时就会感到缺少美感和内涵。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艺术的形式语言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是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将二者的关系处理恰当、合理运用,才会创作出优秀的雕塑作品来,从而体现出“现代感”、“民族性”、“形式感”等。
艺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样地,每件艺术品也有它的价值所在。任何一种雕塑都是可以能动地、扩张地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并且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和物体发生密切的联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固定于某处场所中。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雕塑作品,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还是功能性雕塑,都是与环境协调的组成部分,甚至有些雕塑作品是环境的核心部分,它为整个环境传达出特定文化或者风俗习惯,使欣赏者对环境有更好的认识和体会。随着人们对客观物象的认知和掌握能力的加强,雕塑家的技艺日臻成熟、雕塑家主观意识的渗透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进步与发展,便创造出风格迥异的既有社会意义又有个人色彩的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从雕塑作品的外在因素来说,现代一些雕塑的创作资源从形式、内容、材料、题材上都比以前更为宽泛,相应的环境融合性与自由度就更大了,更好的提高了所在环境的品位和质量,形成了与空间的互动,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氛围。
现代社会里,我国的城市建设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雕塑作为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共享审美资源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类都具备着这样一种与生俱来、永不满足的追求完美的本能。人们在营造环境的同时,还对其进行各种装饰,设立雕塑或雕刻物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这种借助感官在知觉上追求完美事物的本能,是人类创造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手段。所以在现代社会雕塑就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手段,去将周围的环境变得美好、更加协调。什么样的环境,安放什么内容的城市雕塑,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不能不加考虑地塑造与特定环境不相关的形象,否则,不但达不到审美的效果,反而会使观众产生怪诞心理。任何外部空间雕塑必然要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和环境保持着内在的联系,环境的好坏对于雕塑来说影响极大,而雕塑则必须具有这个环境标志的“唯一性”和“地域性”,使二者相得益彰。
城市雕塑是一个通过对文化与艺术的认知而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的诠释,也是雕塑家个人情感的体现。欣赏者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造观察社会,而产生对于城市文化认识的升华。通过城市雕塑作品,引起我们的思考,启发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环境的了解,这样使得城市空间的意义得到提升,并诠释出城市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