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近来被网上热议的几个案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文化学者吴祚来说,这显然是“一把手文化”的产物:“上次有学者提到”一把手文化”。现在一些城市雕塑项目,一拍脑袋就做出决策,找一个公司就设计出作品。既没有艺术家、评论家把关,也没有民意征集。无论是西北某大学的雕塑,还是望京地标建筑,显然都是这种一把手文化造成。”“但这种城市公共雕塑的乱象暴露在当今发达的网络世界中,不想接受公众监督都不行,一经上网,就丑态百出。如果要树一座城市雕塑,应该考虑到它应该存在上百上千年,有这样的心态去塑像时,才不会乱套。现在的问题是,怎样通过法规制止这种乱象。无数的鸡肋被造出来,拆了可惜,不拆又让人看了烦心。造成的损失无人来承担,并没有一个责任追究制。”
当郑州那座高逾24米的巨型雕像完工近尾声时,人们无法清晰地定义它到底是什么。照理说它是当地宋庆龄基金会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门定制的人物石材雕像。雕像的创作者也承认就是按宋庆龄的形象而作,建成后却被官方忽然改口成了“黄河女儿”。对于这个穿民国旗袍、挽着发髻的“黄河女儿”,负责人的回应和日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校方回答极其相似:“你们见过黄河女儿什么样吗?”“有人见过雅典娜和女娲长什么样吗?”
综上,小编认为:那些出现在大众视野、代表一个城市形象的艺术作品,真的很需要大艺术家的把关、指导。